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或希望降价成为主流

发表于2014-10-30

今年以来,杭州房地产政策调整分为4个阶段:1月1日到7月28日,这是一个阶段;7月29日到8月28日是限购调整的阶段;8月29日到9月30日是限购取消阶段;9月30日至今是央行对信贷政策进行调整阶段,市场上的成交量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不过,目前杭州商品房库存量仍十分庞大。 

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一片紧张氛围下,市场观望拐点或希望降价成为主流。尤其是多数二三线城市的住宅存量及存销比的确不容忽视。最基本的市场常识是,既然存量过度,就应该降价销售才能盘活存量。消化存量的正解也只能是降价销售。但矛盾的是,此前杭州的降价潮,却遭遇来自地方的限价狙击。由此可见,那些有着松绑楼市冲动的地方政府,其实并不想顺应市场潮流,让“看不见的手”去常态化地消化存量,而是希望用传统的政策背书、货币政策放水等手段,激活当地楼市,以实现土地财政开源和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但这样的刺激楼市显然有悖调控之初衷,也会使楼市重蹈泡沫覆辙的老路。

房地产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需求层级研究,未能做好供需准确对接。为拉动地方经济,追逐土地财政,缺乏对市场供需实际考量,使不少住宅房处于空置或过剩状态。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构建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极为重要。一方面,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不动产登记系统建设和联网,使房屋产权明晰,摸清“家底”,从而有助于差别化信贷、税收政策的实施。另一方面,加快房地产税制改革和立法,通过税收等手段,提高房屋持有成本,促进存量房源的释放,以稳定供需关系。同时,加快推进土地、户籍等制度改革。作为城镇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两项制度,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可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城镇化进程加速,将对消化存量房屋、缓解供应过剩大有裨益。可以说,如何消化住宅存量,地方政府应有所为也应有所不为,既要放弃不切实际的货币政策开闸,也别指望松绑本地楼市,权力之手不可习惯性地干涉楼市。让市场调节,让开发商选择合适的价格消化存量,才是符合经济学常识和民意期待的选择。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