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关门”成百货业热词 知天命时期转型路何走

发表于2012-06-18

上海第一百货淮海店日前关门了,取而代之的是某国际汽车品牌展示店。“关门结业”或是百货业经营者最不希望的结局,但却成为这一年中内地百货业的一个关键词。就在去年10月,太平洋百货北京两店关闭,北京市场曾是太平洋百货决心做强的阵地之一,最终也因各种原因黯然退出。

在多种零售业态中,百货业态是没落的业态?百货业态将被购物中心取代?百货公司盈利能力太差?……伴随多家百货关门结业,对百货前景质疑之声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百货业态最近一两年的确有点流年不利,在百货最为发达的日本,仅在2011年就有11家百货公司或门店结业。其中不乏西武百货东京有乐町店。作为银座地区高档百货的代表,西武百货东京有乐町店的结业引发无限唏嘘。

网购市场冲击、市民对高档产品消费意愿降低、百货盈利能力较差、运营成本过高、区域内百货扎堆竞争激烈……这些无疑都是百货必须面对的难题。但目前就断定百货不行了还为时过早,可以说,百货行业还没到积重难返的地步,但也不能不承认,百货行业已经不再是豆蔻年华,做个不恰当的比喻,百货或许已经到了知天命的时候了。

在中国内地市场上,百货业态曾引领风骚数十年,这得益于市场需求不断庞大与零售业态过于单一所带来的必然结果。近年,迅速崛起的购物中心,甚至精品超市与便利店都为百货带来极大的冲击。特别是购物中心的冲击最为明显,一份非官方的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新光天地以65亿元的销售额获得冠军,自2007年开始,一直蝉联全国百货单店销售、利润排名第一的杭州大厦以60亿元业绩排名第二,深圳万象城则以年销售52亿元挤入前三。前20强里仅留有杭州大厦和武林银泰两家单体百货,年销售额门槛在26亿元之上。

如何实施业态转型是个庞大的话题,在此不作讨论。只想强调一点,百货业要想靠吃老本是没法继续混日子的,毕竟内部与外部有太多的不利因素存在。举个例子,在广州本地市场,同样的一罐奶粉,在超市、百货及便利店中都能买到,唯独百货中价格最高。消费者有足够的比价选择,为何非百货不可?另一方面,百货内的专柜品牌越来越让人看不懂,许多假洋品牌充斥其中,价格动辄千元起步,明眼人都知道,只不过这些假洋品牌能给得起更高的柜台进驻费用,反过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服装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到最后,百货公司便成了假洋品牌展销会。这样的购物体验自然很差劲。

知天命,更应顺大势,未来的市场竞争走势已经明朗,在多种态势的零售市场上百货业态应该以一种更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否则,光靠吃老本是没办法继续混日子的。如果没有持卡用户的捧场,或许日子还将更难堪。

上一页|1|
/1页